自动体外除颤仪公共场所投放现状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3-06-01 点击次数:149
 要:院外心脏骤停严重影响了公众健康,自动体外除颤仪(即AED)能有效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城市能在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扩大AED投放范围,加强公众急救培训,后期及时加强维护管理,完善相关免责法律法规,是提高市居民存活率的重要举措。本次实地调研,探究AED发展缓慢的原因与管理缺陷。
关键词: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援;投放现状
 
一、引言
全球每年大约1/1000的人就会遭遇到心脏骤停的危急情况,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是5分钟内,一旦超过10分钟基本宣告死亡,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下。现实生活中,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通常就需要15分钟,在现场能够快速挽救生命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有研究表明,现场施行AED,可使53%的患者存活至出院,74%在3分钟内抢救成功[1]。因此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对救助心脏骤停者十分关键,对维护社会公众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990年以来,欧美国家已经对急救工作群体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了AED使用培训,在人群聚集地、心脏病易发场所也配置了AED,日本甚至在便利店配备了AED。如今借助无人机、GPS定位等先进技术,能够将AED以更快速度抵达现场,实现尽快除颤以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美盟全民救援app及公众号就预设了无人机的呼叫按键。
AED的应用对于中国来说还是方兴未艾。2006年前后,中国部分公共场所开始引进AED,但目前配置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截止到目前数据显示,上海有1400余台[2],北京有600余台[3],深圳有3500余台 [4]。南京市目前配备有1358台AED,并且通过南京急救中心官方服务号提供AED导航,广大民众也可以下载“一键互救”APP,向附近持有应急救援证的人员求助,借助网络大大提高了应对心脏骤停的风险能力。免责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指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动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尽管见义勇为的政策陆续实施,为现场救助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由此而生的诉讼屡见不鲜,免责法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三、调查结果
经调查研究显示,60.33%的人在生活中遇到过AED的急救宣传,但是大部分人表示由于缺乏时间精力或兴趣的原因不愿意参与培训, 而39.67%的人群表示从未遇到过相关的宣传。其中,了解AED的人占50.41%,23.14%的人从未听说,77.69%的人并不清楚自己身边AED的投放状况,可见AED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当被问及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AED标志,回答没有注意的人高达64.46%。发展缓慢的原因方面,52.89%的人认为其被长期精英化定位、只有医疗人员才可以使用,56.2%的人认为经过AED培训的民众较少,这都体现了我国关于AED的相关知识以及使用方法的普及还不够到位。在AED投放后的维护管理方面,只有0.83%的人知道AED正确的维护频率,有4.96%人表示身边的AED基本不维护;即使AED能够投放到位,但后期维护成本之高、频次之多,也是一个重大问题。AED未来发展所面对的重重阻力,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我国AED发展缓慢原因
(一)急救知识普及率低
本次调研中,没有参加过急救培训的人高达85.95%,是AED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2006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北京首都机场配备有AED,但却被放在柜子里,原因是很少有人知道其用途及使用方法[5]。目前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较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其中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的总知晓率为30.5%[6]。由于AED设备长期被定位为精英化,大多数人认为它只有医疗人员能够使用,然而事实是,AED的操作简单易学,根据语音提示操作上手即可,非常安全有效。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大多数民众由于不了解应急救援设备,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重大。
(二)成本高昂
北京市在2018年1月发布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医疗急救设施设备及药品配置指导目录(试行)》中,在专业性急救设施设备一栏里提及AED,并且规定此类设施应为公共场所必备,原则上不可删减但可同类替代。但直到今天为止,AED的安装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此外,AED需要定期维护检查才能保证有效使用,维护频率之高、成本之高令AED发展望而却步。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并且分布不均匀,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才能保证AED的人均拥有量。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安装AED的边际效益低,发展尚未起步。生命无价,在AED投入资金方面如何分配,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先锋带头作用,把AED的配置纳入急救体系规划建设,把相关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放力度,为更多生命提供保障。
(三)缺乏法律保障
经调查,有23.14%的人表示人民群众冷漠从众、不敢见义勇为。201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好人法”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据广东省同心圆慈善基金会花样年华急救专项基金主任杨桂荣透露,他们原本计划2019年在广州捐赠2000台AED,但到目前为止一台都没捐出去,主要原因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街道担心担责,尽管他们表示有“好人法”为救援者撑腰,但仍然有所顾虑。2022年3月30日,上海一小区里病人哮喘,家属想向在附近的救护车借除颤仪遭拒后,病人不幸去世。急救医生借或是不借,都是一道送命题。可见AED的急救体系仍然需要更加优化与完善,使得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妥善的求助,每个救助者都能得到鼓励与帮助。
 
五、结语
(一)大力开展急救培训教育,完善培训机制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率仅为1.5%左右。AED应用较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众对其“不认识”和“不敢用”。 首要问题是加大AED的宣传力度,组织公众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教育,确保在公共场所的普及率。2020年10月,教育部明确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重视培育公众健康责任意识。目前,相关协会会组织AED急救培训,但仅靠这些社会团体毕竟力量有限,还需要政府、行业、社会等多方的努力。同时,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取得合格证的人员的组织联系,整理持证名单、不定期组织复训、创立互救平台,例如南京市“一键互救”APP,可以借此向附近持有应急救援证的人员求助,更大范围更加深入地补齐短板,避免资源浪费。
(二)注重后期维护,加强智能管理
调研发现,AED存在投放后期运营维护疏忽等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由于要保证AED在紧急关头随取即用,相关管理者要掌握AED设备的实时状态,相关防盗措施也很有必要。此外,在危急关头可能来不及打开防盗措施,需要准备相关破窗工具,具体存放位置还需管理者有所斟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ED公共场所都有管理维护者,但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流动频繁,缺乏主动性。另外,供货商年度巡检次数较少,如何与供货商就后期管理维护达成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借助AED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控各AED的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并反馈,实现AED远程智能监管,能够大大解决传统AED设备位置孤立、实时状态未知等问题,便于广大市民紧急情况下查找取用。
(三)发挥政府职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AED费用高昂、边际效益不高,以及本国国情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决定配置,政府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主动承担公众场所急救设备配置的责任,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得到平等的保障。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应明确政府职责,对经济发展较差地区应保证公民可以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在法治框架下建立公正分配的良性捐赠体系,事前事中事后跟进项目进展情况,鼓励良性捐赠文化形成,避免再出现捐赠受阻的情况。
(四)完善相关免责法律,加强普法宣传
2016年11月1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四条亦有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各地正在紧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保障施救者的权益。但是因见义勇为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见不鲜,施救者不敢为、不愿为,群众信任感下降。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免责法律普法宣传,借助媒体、网络报道相关事例,增强公众信心;在公共场所配置的AED旁附免责法律简要说明,消除公众顾虑,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急救服务,培育新时代急救观念,促进社会氛围更加和谐友善,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VALENZUELA T D,ROE D J,NICHOL G,et al.Outcomes of rapid defibrillation by security officers after cardiac arrest in casino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0,343(17):1206-1209.
[2]王海燕.上海公共场所配置了多少台救命神器AED?代表:数量不足需加大配置[EB/OL].(2020-03-21)[2020-12-20].
[3]戴轩,王嘉宁.北京现有“救命神器”AED约600台今年将陆续新增[EB/ OL].(2020-01-20)[2020-12-20].
[4]罗莉琼,喻萍江.我市今年投放2000台心脏除颤仪[N].深圳特区报,2019-10-19
[5]张海澄,孙玉杰.救命神器缘何沦为鸡肋?[J].大众健康,2014(8):40.
[6]何艳,吴宗辉,孙炯,等.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94-1496.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AED投放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2020AX15001Z)
作者简介:陈筱妍(2002.3-),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政学。
杨纪元(2001.1-),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