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实现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2-07-15 点击次数:174
摘  要 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而良好的品德修养更是学习知识的首要条件,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全面地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基本目标。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角度具体阐述“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 社会 家庭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的本义是指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给后辈提供模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立德”是第一位的,“树人”是“立德”的终极目的。它强调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德行,是无法实现长远发展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1] 同时,“立德树人”必须要置于“全面发展”之上,绝对不能忽视道德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就不能实现全面发展。
二、“三全育人”体系的内涵
    “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活动。[2] “三全育人” 的指向对象是 “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全” 为关键核心。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人的发展。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聚焦多维度,形成长效机制,使得思政和价值引领更有深度和力度,使立德树人的成效更显著,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途径
(一)全员育人 
1.提升教师的品德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立德树人,责无旁贷,必须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3]教师的示范性几乎渗透到所有活动中,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育人关键在于育,但是要做到育人,首先自己要先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关爱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才会对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地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4]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真心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彩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提升学校全体人员的素质
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校的构成人员复杂多样,除了担当教学任务的教师,还有后勤保障人员、图书馆管理员、卫生清洁人员及保卫人员等。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不是全面的,所以必须树立全员育人意识。除了提升一线教师队伍之外,学校其他职工的道德素质也要不断提升,要强化学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
3.强化家长的育人意识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是孩子的港湾,每个孩子都离不开家庭,家庭不仅给予孩子亲情上的温暖,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同时,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可以说,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示范作用。青少年处于人的思想意识萌芽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家长的一点细微举动对他们的影响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5]所以,家长要不断学习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而来感染孩子。同时,家长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帮助孩子喜欢上学习,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4.提高社会人员的修养
学生最终都是要迈入社会的,社会是一个更为庞杂的系统。每个职业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有积极先进的,有消极落后的。关键在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协调一致,努力改变部分成员的不良行为,消除部分社会成员的不良风气,使他们成为育人的积极的推动力量。要用全体社会成员的良好行为来感染学生,发挥社会成员在育人中的作用。
(二)全方位育人
1.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
学校环境包括课堂活动、暑期实践活动、板报、教风、师生关系等,学校环境是非常特殊的,不仅包括各种物质因素还包括精神因素。因此要改善学校环境,主要从优化学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环境着手。
(1)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
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各种餐厅、教学楼、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多媒体教学设施、住宿条件等。要加大投入,完善资金保障,尽可能地改善硬性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避免其他不良因素的干扰轻轻松松地学习。首先,应使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时使用的设施和设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比如教室的照明和采光条件要符合相关规定,教室光线不能太暗,要符合学生用眼健康,摆放的桌椅不宜太过拥挤,要便于学生的自由活动;其次,要保证学校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和美化的环境,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要合理布置校址校舍的选址和各建筑间的距离,各建筑布局安排应当合理,既有益于学生的活动,也有助于交通,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要优化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班集体形成的一种内隐的潜在的价值观念,每个学生的言谈举止都表现了班级的文化,反映出班级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的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6]首先,要优化教学环境,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要重视课堂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的作用,教师要掌握教学技能,必须领悟教材向学生生动地将知识讲授出来;其次,优良的班风对所有学生都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影响,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良好的风气,同时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教风,以自身良好的风气进而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最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和睦融洽,会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会更加乐意认同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和睦相处,理解和宽容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2.发挥社会的育人作用
每个人不仅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的成员之一,都受到社会所施加的纷繁复杂的影响。首先,要发挥社会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就必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散发正能量的社会,必须从细节上重视起来,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教育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纪律,让人们自觉地遵守纪律,服从规章制度,自觉践行先进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要大力宣扬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社会上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与自己已有的过于片面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主流价值观;最后,社会要加强文化建设的力度,积极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带给学生益处的文艺作品,使文化建设和文艺作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要求。
3.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
    家庭对孩子的品德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家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起点。[7]家庭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最为熟悉的环境;同时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又是各不相同的,家庭的成员结构不同,经济状况存在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的关系,其中不可忽视夫妻关系对孩子品德发展的影响。比如生活在和和睦睦的家庭里的孩子,性格阳光,活泼开朗,在精神层面,要形成温暖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要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同时,在物质方面,家长要努力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力以赴,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只有这样,孩子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要求都得到基本的满足,才能更好地接受道德教育。[8]
 
   (三)全过程育人体系建设
全过程育人就是要打破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全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齐心协力,在不同的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总之,让道德教育实现无时不有,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从学校方面来讲,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个阶段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把握关键期,抓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节点。比如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适当采用生动的例子和活泼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原理必然晦涩难懂,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这样做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规范,且只有调动学生的直接兴趣,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接受道德教育。而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则可以直接传递给学生先进的道德规范,因为其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品德实际接受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抓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机,有两大方面,即及时和适时。要抓住重要人生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抓住学生人生中的一些关键时机进行有指向性的教育,如当学生人生中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帮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学生整个人生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个体成长、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在经过学校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道德教育之后,社会和家庭也要和学校相协调,形成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完整过程。所以,必须纵观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施加合理的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启江,黄云彤,滕春波,宋兴舜.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师”与“经师”内涵及自我养成路径[J].高教学刊,2021(06):180-184.
[2]张微,吴婷.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理论建设,2021,37(01):88-92.
[3]江肇钦.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刍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19-20.
[4]李长驰.恪守职业行为规范 做有信仰的好教师[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6):177-179.
[5]丁博. 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张家口日报,2021-03-27(003).
[6]汝传姬.谈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学园,2020,13(31):96-97.
[7]郭国祥,郭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中的家风建设[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297-305.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96-197
 
作者简介:王燕(1999.10-),女,汉族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