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2-07-15 点击次数:123
[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给予了社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对公安机关应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警网络舆情有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突发性强、热度高等特点,一旦负面舆情扩散开,会使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受损,公安机关可通过打造舆情研判系统、建立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培养舆情专门人才等措施,提高自身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治安环境的日益复杂、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这些因素都为涉警舆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时代土壤。涉警网络舆情不但是公安机关与民众的互动和交涉,更是关系到公安机关形象与话语权重的社会性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应对不断升级的涉警网络舆情,是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众开始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监督作用。其中,涉警舆情由于其内容的敏感性,往往能得到极大的关注。涉警网络舆情可定义为:民众在互联网上,借助各类自媒体平台,对涉及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以及公安队伍中的中介性事件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过程所表达的总体情绪、意见以及态度等的总和。大数据时代的涉警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网络舆情传播不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编辑、修改、审查等程序,传播速度极快,同时人人都能发布消息,传播的覆盖面也很广。由于警察身份的特殊性、涉警问题的敏感性,涉警舆情一旦传播,便呈迅速蔓延的姿态,短时间内相关消息便会传遍全网,并在民众的高度关注下形成热点事件。
二是突发性强。民警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执法执勤活动,都在处理着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在这些执法执勤活动中,任何一个过程或环节都有可能引发民众的关注。民众一旦将事件发布到网络上,马上就会引发舆论风暴,舆情的形成十分迅速,事先毫无征兆。
三是热度高。与公安机关相关的事件,不论是新闻媒体的反应、抑或是民众的关注度,都远远超出一般的舆论信息。同时,涉警舆情往往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与群众利益的讨论,极易成为社会焦点,从事件的发生、发展到结束,都不断会有新闻媒体跟进,也不断会有民众在发表新的看法。因此,涉警舆情往往热度居高不下,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四是负面舆情居多。公安机关作为传统认知中的“强势部门”,工作内容与社会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由于部分民众“仇警”思想的存在,一些事件发生后,人们总能以各种理由将责任归结到公安机关身上,针对公安机关的评价多以负面内容为主,正面内容较少。这些行为在自媒体传播下,一些不理智、易情绪化的网民很容易被“带节奏”,掀起舆论的恶评。另外,民众很容易以偏概全曲解事实,跟风抹黑执法人员甚至是政府的形象,同样也对执法机构的形象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应对的重要意义
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方面,涉警网络舆情若是应对不当,可能引发舆情危机,但另一方面,若处理得当,又会极大提升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公安机关应当从法治意识的层面,高度重视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及时地用正确、真实的声音来引导,将公众的关注视为监督,消解公众的疑虑,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
舆情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涉警网络舆情的发生,对于公安机关掌握舆情动态,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一方面,民众可以通过对公安工作的监督和意见表达,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同时,网络舆情受情绪影响较大,内容往往夹杂真伪,因此,公安机关要对舆情进行精准的判断分析,第一时间把握真实的民意表达。
促使公安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涉警网络舆情的内容,多是关乎公安机关或是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舆情爆发后,促使我们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整顿工作作风,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警务部门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减少负面涉警网络舆情的发生。
三、当前涉警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舆情敏感度不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发表个人观点或个人诉求的重要平台。但还有部分公安机关局限于传统的经验,不能充分认识到涉警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一是部分公安机关片面地认为公安机关的主业是治安管理、侦查破案,对于舆情的发生在意识层面上不够重视,在舆情发生时不能及时应对,最终延误了舆情处理的最佳时机,丧失了主动权,给下一步处置工作带来被动[1]。二是在舆情发生时,往往把人民群众推在对立面,引导舆论时较为强硬,不但没有站在群众立场考虑,甚至对群众多加指责,导致舆情不断升级,危机进一步加剧。
应对方式方法陈旧
传统应对舆情的方式是删帖、控评等消极应对的形式,这些方式看似直截了当,实则会留下更多的隐患。相较于传统涉警舆情的应对方式,信息时代我们更多要考虑到“网络”这一传播新媒介的特点。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基本都通过网络开设了自己的政务新媒体平台,但大多数运营形式化,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公安机关的政务新媒体仅用于单向的宣传发布,缺乏沟通技巧,未能发挥出各类网络平台的互动体验这一最大传播优势。同时,当前民众在面对涉警网络舆情时,除了想要了解事件真相,情绪需求也愈发强烈。因此若采取直接封堵等简单方式应对舆情,民众的情绪需求得不到疏导,反而会更加强烈,不利于对舆情的处置。
缺少舆情专门人才
舆情的管理与应对涉及公安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专业学科,因此,要做好涉警舆情管理,首先需要构建一支专业的舆情应对人才队伍。目前,有的地方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由于人员不足、经费有限,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机构,或是由宣传部门的人员临时负责,舆情应对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工作人员面对突发网络涉警舆情时往往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同时,现有的一线执法民警对舆情应对不熟悉,在面对媒体时“不会说、不敢说”和“随便说”的现象比较严重。舆情事件一旦爆发,媒体或民众的首要发问对象就是涉事单位或民警,此时若一线民警缺乏应对策略和沟通技巧,采取敷衍了事或是回避的态度,容易导致民众的质疑。
四、大数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打造舆情研判系统
涉警舆情的产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传播速度极快,一旦爆发便会引发极强的关注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快速行动起来,全面掌握和搜集准确的信息,以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挖掘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诉求、评价,公安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及时上报研究、妥善应对,从而将舆论的主导权握在手中。要做好以上工作,公安机关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测机制。只有建立好监测机制,公安机关才能及时发现舆情的苗头和动向,迅速采取措施,防止舆情危机的爆发,做好正面有效的引导和宣传,尽量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做好危机爆发后的准备工作。
建立舆情快速反应机制
现实中,涉警网络舆情的发酵非常迅速,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在网络上的讨论就能达到高潮。在这过程中,若官方没有及时发声,就容易让谣言或是负面评论滋生扩散。因此,舆情发生后,警方要“先入为主”,抢占信息高位。一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话语权。传统传播学理论中认为,政府部门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但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媒体的深度参与下,这个时间已经缩短为“黄金4小时”。因此在舆情发生4小时内,警方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出声音,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对事件予以公布,化解社会大众的质疑,抢占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二是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回应。公安机关在回应舆情时,要理性、客观、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还原事情本来真相,不掩盖、不夸大。即使舆情事件的全部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也要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目前进展或仍在调查中,这种第一时间的承诺尤为重要,向公众表明了警方的姿态,奠定了事情的基调,掌握了主动权[2]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如今,涉警舆情的应对已不是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自身就可以完成的了,需要政府、媒体各方配合支持。公安机关要加强自身网络阵地建设,利用政务新媒体不断增强自己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目前,许多地区公安机关都开通了官方的政务新媒体,除了传统的电脑端、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有备受年轻人喜欢的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平日工作中经营好政务新媒体,经常发布正面涉警舆情信息,适时开展与网民的交流互动,可以起到正面引导宣传的作用[3]。这样,在涉警网络舆情发生时,可以通过群众信任的官方平台发声,还原事实真相,引导舆论的关注点,努力把舆论焦点吸引到我们的方向上,引导涉警舆情不断走向正轨。同时,要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新闻媒介的联系,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建立互动协作的宣传模式,寻求媒体的支持,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向公众宣传自己的形象。
培养舆情专门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涉警网络舆情应对需要各专业人才通力协作。一是要构建一支业务水平能力高的舆情队伍,既要熟悉公安业务工作,又要掌握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还要懂得舆情传播的规律,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确保出现网络舆情事件时妥善处置。二是对一线民警加强舆情应对能力的培训。新媒体时代, “人人都是麦克风”,同样地,每个民警也都是潜在的新闻发言人。因此,舆情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及时将真实信息转达到每一位处置民警,建立统一应对机制,避免沟通上的矛盾。
五、结语
在如今网络技术发达、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增强的时代,涉警网络舆情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公安机关要正确看待涉警网络舆情,正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同时,要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不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公安机关应加强自身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执法能力,同时主动优化现有的舆情应对机制,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地表达个人观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警察形象,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明乐齐.网络语境下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管控策略[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21(2):53-61.
[2]张明旺.自媒体背景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策略研究——以四川省泸县太伏镇中学事件为例[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31(2):80-84,89.
[3]丁勇,于茜.后真相时代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对策[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33(6):112-118.
作者简介:廖凌宇(1989.3-),女,汉族,福建永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侦查学、网络舆情。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