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佛系”、“躺平”思潮及辅导员思政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54
摘  要:“佛系”和“躺平”都是近年来受到大学生热捧的网络新词。这两个概念其实是一种消极人生观在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的体现。这种消极态度对当前社会倡导的,以学习和奋斗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简述了“佛系”、“躺平”文化的产生和现状,分析了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并就辅导员如何针对这种消极人生观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给出了一些建议,仅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佛系;躺平;辅导员;思政工作
 

引言
近年来,“佛系”、“躺平”思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大面积地影响到了高校在校学生。诸如“佛系打开姿势”、“已在坑里躺平”等网络热梗。在当前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的信息时代,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新态度。与此同时,关于年轻人是否应该佛系、躺平的争议也从未间断[1]。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如何在“佛系”、“躺平”文化的强势影响下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佛系”、“躺平”文化现象概述
(一)“佛系”“躺平”起源及意义内涵
关于“佛系”和“躺平”的起源,目前没有公认的结论。有一种说法认为,“佛系”一词源于日语,“佛系男子”原指不愿意恋爱结婚的当代男性青年。2017年,一些网络文章,如《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等,将“佛系”一词引入,使得这一概念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在“佛系”火爆全网之一段时间后,“躺平”一词开始流行,该词也起源于网络文章,如《躺平即是正义》等[1]。随后,以“佛系”、“躺平”为标签的各类网络文化作品,如网文、短视频等,开始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各种网络平台涌现,并获得了巨大播放量。
(二)“佛系”、“躺平”文化的意义内涵
“佛系”和“躺平”虽然是两个网络文化新词,但反映的是同一种青年亚文化在不同方面的体现。前者侧重于心理,而后者侧重于行为。因此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对这种文化进行分析探究。
1.佛系心态——无欲无求。佛系心态的大学生,其心理上的表现是“万事随缘”。当在生活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判断力作出选择的时候,以一种无所谓的心理,一切随缘,怎么都行[2]。而在人生观方面,持有佛系心态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只要“或者”就好,失去了年轻人原本的昂扬斗志和澎湃激情,对当下不抱希望,对未来没有理想。在价值观方面,佛系大学生满足于“低配”生活,甚至为了“无欲无求”而刻意压制自己的原本就有的正当欲望,对于积极的价值追求也了无兴趣,不追求进步,不渴望成功,以一种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超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2.躺平行为——不做不为。持有“佛系”心态的大学生,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躺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竞争,例如评奖评优、荣誉称号等,但持有佛系心态的大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竞争,内心都毫无欲望,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竞争,自然也不会有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此外,他们在社交、学习等各个方面体现出自我封闭的特点,回避人际交往,沉浸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甚至发展出情感障碍[3]。在学习上,因为佛系的心态,求知欲缺失,部分学生甚至发展到上课时“人到心没到”、考试走过场、到点交白卷的地步。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学生虽然在学习、社交等有助于人生进步的事情上躺平了,但在其他方面却不然,具体而言,至少很多在娱乐方面甚至有可能还比较“忙碌”。眼下高校校园里,很多“躺平”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爱看视频,经常“夜不能寐”,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刷抖音,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沉迷于动画片等消磨时间的影视作品,他们在这些娱乐活动上,并没有任何“躺平”的迹象。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当前高校里,很多学生缺乏适当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这种情况应引起高校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佛系”、“躺平”现象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佛系”、“躺平”的现象,主要是内外两部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外部因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佛系”、“躺平”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当代大学生较之以前更容易达成物质满足。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力度加大,金额提标扩面,全面保障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生活。但满足感的日益提升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进取心减弱、奋斗精神缺失,对国家、社会缺乏奉献意识,从而造成心态上“佛系”,行动上“躺平”的现象。
2.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平台,使得“佛系”、“躺平”文化传播加速。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网民数量已经超过十亿。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后”、“千禧一代”,自幼便接触手机、电脑,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平台隐蔽性、互动性的特点,极大地加速了“佛系”、“躺平”概念的传播。有些中青年因职业、生活受挫而在网上发表消极避世的文章和动态,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些情感信息往往能够收获大批青年粉丝关注,激发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系”、“躺平”影响力的扩大。
(二)内部因素:
1.原生家庭教育缺失。目前我国三线、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父母外出到一线、二线城市打工挣钱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群体较大。而当代在校大学生中,在上述“留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他们来说,家庭教育是碎片化的,甚至是缺失的。在其成长经历中,一些原本有着很强影响力的家风家训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传统的父母长期陪伴的完整家教,只剩下零星的、碎片化的探望。这种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家庭教育丢失了系统性,导致“唯分数”、“唯成绩”的功利性教育观流行,在客观上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与此同时,社区、村镇“空心化”,又简化了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降低了其所处环境的复杂度,这变相地导致青少年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降低。这种情况导致当代青少年进入大学后,在遇到复杂社交、合作学习时缺乏应对能力,从而变得越来越“佛系”、“躺平”。
2.自身精神世界迷失。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一些思想一度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当今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外患频扰、物质匮乏的时代,在娱乐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容易接受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价值观。现代个性化、享受至上的处世哲学与传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发生激烈碰撞,使部分年轻人在两种价值理念的冲突中摇摆不定。此时一旦主流价值观介入力度不足,就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并由此产生理想信念危机,滋生得过且过的懒惰意识。
 
三、辅导员针对大学生“佛系”、“躺平”现象的思想工作对策
对大学生来说,“佛系”、“躺平”文化,虽然在眼下能缓解一些焦虑,但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太多帮助。一旦养成习惯,无异于饮鸩止渴。“佛系”、“躺平”文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一方面,它挤占了主流价值观的先占领域,对大学生形成“权益和义务相统一”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造成阻碍。另一方面,其自嘲、诙谐、幽默的特点,消解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加深了学生和老师、学校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当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复杂性。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必须了解这一严峻的事实,深刻认识到在学生思政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成效的迫切性。
(一)丰富主流价值观教育形式,增强影响力
面对新兴网络文化的冲击,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好主流价值观的阵地,才能抵御不良网络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佛系”、“躺平”思潮所体现的,其实是唯心主义和宿命论思想的本质。对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学生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对待人生发展,增强判断力和对负能量消极思想的抵御力。此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大学生客观对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坚定大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营造并维护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学生管理制度
“佛系”、“躺平”的人生态度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接受度较高,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有一定关系。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国外转移,而尖端科技产业仍然在奋力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竞争激烈、评价机制内卷等,从而导致部分年轻人看到一些有失公允的事情,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丧失了自信心和奋斗的动力。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应在班级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等评选活动中,应发挥校规校纪的引导作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评审工作。通过设立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改变部分大学生的“佛系”心态,和“躺平”行为,让大学生体验竞争的平等,形成奋发向上、奋勇争先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并维护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评价体系,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奋斗的价值,让学生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现状,继而推动社会进步。
(三)以身作则,发挥为人师表榜样作用
辅导员具有管理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教师。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4]。因此,作为辅导员,要严以律己,自己不能佛系、躺平,才能带出勤奋学习的学生。辅导员要养成正直的人格,形成公正的做事方法,处理学生矛盾不偏不倚,评奖评优中一视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以及网络社交中积极弘扬正能量。同时,辅导员不能疏于学习,应努力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素养和业务实践能力,建立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同,让学生钦佩自己。辅导员只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发挥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结束语
作为一种较为消极的文化,“佛系”、“躺平”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社会根基。但在当前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在经济“新常态”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对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双重压力,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也是正常现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形、成熟的时期,辅导员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情感关怀,以辩证态度和包容之心对待大学生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认知误区,摈弃“佛系”,拒绝“躺平”,健康成长,奋斗成才。

 
参  考  文  献
[1] 孙丽芳,何祥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危机”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5,(06)29-35.
[2] 黄英,张婧.解读标签化下的“佛系青年”[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0.
[3] 孙祥栋,王涵.2000年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特征演变[J].人口与发展,2016(1):96.
[4] 胡莹.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J].视听,2019(10):13.
 
作者简介:王靖国,(1987-),男,汉族,安徽淮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