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102
[摘要]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愈发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越发增多。在此种情况之下,易于产生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而若想实现对此种状况的积极应对,那么则务必要重视展开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应对此项工作实施大力的创新,并制定出有效性的展开方案,实现真正保障高校就业管理的质量,最终在较大程度上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基于此,本文就以高校就业管理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高校就业管理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新常态下如何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实施了有效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高校就业管理;现状
 
引言: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较为复杂。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脚步之后,也导致了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面对着较多的困难及挑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越发获得普及,但在现阶段的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之中却发现有些问题还较为突出,所以积极探索和思考在新常态之下,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方式,则能够体现出关键性以及必要性。
一、高校就业管理的现状
现如今,虽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然越发的增多,然在当前社会之中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却未能够有所加大,因而此种状况的存在就会致使产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的状况。虽说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服务管理体系,然其中的内容却只是提供技巧以及政策方面的有效指导,而在手续办理方面则有所缺失,也没能够充分衡量大学生们的具体需求,进而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较为不足,也会致使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在具体的落实之中,未能够体现出作用[1]。再者,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教师资源也是有所匮乏,大多由辅导员所担任,其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不利于对大学生展开有效性的指导。在此情况之下,应采用何种方式来强化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拓展其就业渠道,增多其就业岗位,就应作为需实施充分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业率和质量等均和高校就业管理评估结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在此情况之下,高校也越发认识到了实施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的关键性,从而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高校就业管理的问题
高校当前的就业管理体系也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推广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之中,却仍旧会体现出较多的问题。如在以往所应用的管理方式之中,就业管理主要是由招生部门所负责的,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因而其他部门也会认为此项工作和自身并无关系就不会投入到此项工作之中,从而就会致使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体现出明显的限制性,未能够体现出就业管理的能动性。由于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高校相关部门而言,在展开就业管理工作时通常仅会将就业率的提高作为重点所在,而在就业管理的长久性发展以及内核方面却未能够投入充足的精力及时间。
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在展开工作时的主要对象,通常只是高校毕业生。就相关资源而言,其往往均和毕业生的招聘会之间存在联系,仅可满足于一时的需求,而针对其他学段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则未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划。虽说在就业方面能够体现出有的放矢性,然在总体性方面却是较为不足。
在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同时,就业市场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但个别高校却还没能够充分意识到就业市场之中所易于产生的变化。由于在此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也不利于保障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就业管理部门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之中,也通常仅注重于展开就业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工作。另外,高校在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面则是较为缺失的,这易于致使高校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容易遇到问题。高校在展开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之中,也颇为强调展开理论教学,而未能够注重于展开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之中的专业知识内容也是较为不足,如此则会致使高校大学生们所具备的创业意识以及水平均有待提高。除此之外,也存在着创业教育和本专业之间并无明显关联的状况,则会致使在展开教育工作时明显缺失针对性,这样则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在投入到创业之后面对较多的风险问题。再者,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创业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因而所展开的教育工作通常只是根据书本之中的内容来加以展开,对学生的日后创业则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三、新常态下如何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
(一)构建学生就业管理合作机制
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也能够在促进高校的进步和发展方面产生作用。所以,各个部门均应在此方面发挥出本部门的力量,需促使每名教职人员均明确到毕业生的就业,不但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反映出高校的真实教育水平。高校需将就业指导考评指标和高校的具体任务目标之间相联系,充分落实好责任制度,并结合就业评估指标来加以展开,这样则能够对就业服务体系产生较好的规范作用[2]。在新常态之下,高校务必要注重构建出学生就业管理的合作机制,这样才更为有助于推动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特别是对于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竞争压力本就较大,若不具备有效的就业管理合作机制,那么就容易致使此专业学生产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因而说,务必要将构建出就业管理合作机制作为一项重点所在。对于高校来说,其应重视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以便一同培训出有着较高技能和有着扎实知识基础的现代化人才。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还要认真编写出实践教材,对科研以及教育成果实施有效的转变,使其能够变为具体的教育内容,做到开拓大学生们的眼界,强化大学生们的应用水平。高校也应重视建设就业基地,做到进一步开拓大学生们的就业渠道,及时改变以往的错误性管理观念,切实推动大学生们获得个性化的进步。
(二)利用信息化方式为企业及学生服务
现如今,信息化方式已在许多领域之中获得了广泛性的运用,并且也产生了十分突出的效果,而在新常态之下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也应将信息化方式的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途径。如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方式,为企业以及学生提供较好的服务,也有助于对高校毕业生展开就业指导工作,这也是当前就业市场之中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就业管理部门在此情况之下也应构建出更为适宜的平台,使得不同渠道的信息可为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加以一定保障。除此之外,还需建设出跟踪服务机制,在进行调查了解之后,明确到相关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满意情况,并且对高校毕业生们在心理层面之上所产生的变化也要予以较好的了解,以便对服务配套方式实施更加充分的完善。
(三)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在新常态之下,若想推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那么也务必要重视优化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务必要重视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确定好创业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的主要内容,并且还应将培养出实用型的现代化人才作为工作展开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升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充分强化学生们的素质和能力,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是必须开展的课程,从而提升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的就业困难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们的有效就业[3]
(四)统一就业工作体系
统一就业工作体系,也为在新常态之下创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时的一项重要要求和方式。对此,要确定好分工体系,建设院校指导体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之下,高校更需构建出完善的就业管理体制,在有效的统筹之下,还应提起院级工作的主动性,发挥出大众的力量作用[4]。高校还要充分结合相关资源,确保所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满足于当今社会在就业发展方面之上的迫切要求。并且,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还应直观体现在就业、招生等诸多的环节之中,这样则有助于确保高校工作体系的运作效果,也利于保障在新常态之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整体创新效果,从而就能够推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与此同时高校也能够随之获得显著的进步。
(五)发挥政府和高校合力
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越发增多,大多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均是较高的,尤其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艺术素养以及音乐水平等也均是非常之高的。在此情况之下,若未能够对此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则容易产生人力资源浪费的状况。所以,若想妥当应对好此方面的状况,政府部门在优秀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方面之上就要予以大力的支持;高校还应重视和用人单位之间加以合作和联系,实现为音乐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岗位。
(六)开发毕业生资源和学生组织力量
新常态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方面,学校应当着力加大毕业生资源和学生组织力量开发力度。
首先,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良好成绩,有的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价值,有的初尝创业成果。学校可以把这些毕业生资源充分汇集起来,比如通过毕业生就业调查,把他们的就业发展过程编制成案例,在对在校学生实施就业管理和辅导时作为真实的案例材料;还可以定期组织毕业生回校开展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阐述自身是如何找到心仪工作、如何应对岗位竞争胜任工作的,以及创业过程中遭遇的艰难险阻,向在校学生传递必须专精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缓解就业压力和创业风险的职业发展观念。
其次,高校共青团也需要把学生组织力量凝聚起来。比如可以在校内建设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设计小型的就业、创业实践项目。学校和校外企业在此期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宣导共青团内的学生组织成立就业和创业团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践项目,使在校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的基本流程、方法,以及明晰创业潜在风险因素。这样学生的双创精神和实践技能皆能得到切实的强化,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日后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挑战,从而为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提质增效。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常态之下,务必要通过优化就业服务体系等方式来创新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以期真正推动毕业生们的有效就业。
参考文献:
[1]董明冉,郭家灵,李晓迪.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困境与机制构建[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8):97.
[2]李勤,夏璐.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 轻工科技,2018,34(11):157-158.
[3]殷俊.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 祖国,2017,(21):179.
[4]李德静,王浩,张政.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机制构建[J]. 航海教育研究,2016,33(01):24-2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都巍(1984.5-),男,汉族,山东龙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就业创业。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