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建设与发展规划构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84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基本生活物资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求就成了影响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市民的健康生活质量,尤其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明显,这样无疑为乡村发展康养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文针对中国乡村正在广泛兴建康养产业基地的需要提出了按养生学堂建设与发展规划构想,即在基地中设置能供交流学习和实景体验的各种场所,严格按学堂的要求进行建设,以便有组织和有计划开展中医药膳、农耕体验、国学悟道、图书阅览、花艺茶道、网络交流、琴棋书画、康体健身、学歌习舞等一系列养生活动,主要以满足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让学员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精神境界,从而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
关键词:乡村康养;养生学堂;发展规划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要实现健康长寿不仅与物质要素有关,还与精神要素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乐善好施和行善仁慈的善德文化,以及智者乐与仁者寿的统一认知。中国社会经济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基本物质生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上升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所谓的不均衡就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出现了乡村相对衰落的现象[1]。于是国家在2017年10月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振兴是根本,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正在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广大乡村建设与投资者面对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巨大需求都非常看好,并在乡村积极兴建老年康养产业基地。但是对于乡村发展老年康养产业尚存在诸多疑惑,建设上普遍带有盲目性,缺乏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本文作者针对这一状况,依据城市老人去乡村康养的意愿与要求,提出了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建设和发展的规划构想,即充分利用区域乡村明显优于城市的环境资源要素,以享受美好生活为主题,以弘扬善德文化提升精神境界为核心,以传承国学精华为重点,以实现长寿梦想为目的,严格按养生学堂的要求开展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与场所建设,旨在促进乡村康养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
一、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建设和发展规划依据
(一)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居家养老问题突出
在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基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超过了76岁。中国未来想要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就必须提高人们地精神生活水平,尤其是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中国过去主要采用的是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很少,且主要分布于城市。现在城市养老机构均属营利性质,一般收费较高,享用者多为高收入人群。一般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多选择居家养老。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度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养老机构将会更加紧缺。据调查,城市养老机构使用者的满意度不高,但养老机构并没有让城市老人过上他们所期望的晚年生活。一是与城市养老机构环境与设施质量存在问题有关,二是精神生活达不到一定的发展空间,三是场地的限制。再看乡村养老机构的情况,主要是当地乡镇办的敬老院,也有村办的,均属公性。目前状况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养老的条件也是很难尽如人意,服务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地五保户与孤寡老人也是处于不得不去敬老院的境地。中国过去主要以居家养老的方式并未出现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关注的社会产业,但是发展到今天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老年康养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要求明显提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城市老人为了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不再满足于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他们更关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城市灰霾频发和pm2.5超标。因此很多城市老人产生了离开城市到乡村去康养的愿望,这正是乡村康养产业有望兴起的前提条件。再者,过去城乡养老机构主要是从基本物质生活方面考虑满足老人的康养需求,或是配套改善医疗服务条件,能做到医养结合大家就认为不错了,实际上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并不局限于医养的需求。在基本生活物质与医疗有保障的情况下,康养生活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明显提高,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的康养活动很有必要,目的是让老年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全面提升。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对于轻松愉快的学习都是很企盼的,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和内容,他们更有学习和体验的欲望,这一点笔者通过走访很多老年人得到了证实。
(三)乡村全域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需要
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乡村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并号召全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3]。从这几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乡村旅游正在向着旅居的方式改变,很多游客乐于到乡村去久居一段时间,静下心来享受宁静的乡村田园美好生活,这一点在乡村民宿发展迅速上得到了充分证明。民宿是城市人回归自然享受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建设一定规模的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更是城市老人结伴养老所需要的。康养产业基地在组织与经营管理上比民宿具有优势,再加上养生学堂的建设与发展模式的实施,主题更加清楚,目的更加明确,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4]
二、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要求建设和发展规划思路
(一)按养生学堂要求建设
乡村康养产业基地以健康生活为主题,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老年人,按养生学堂要求进行建设,形式上就是一所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老年大学。作为学校就得拥有校舍和校园,并且要相对集中,这样学员与举办方之间就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就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养生学堂与现在的学校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是学堂的选址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宜居是最基本的要求,最好有适宜利用的优势资源与设施条件。一般不允许大规模新建,建设用地上肯定受国家政策限制,最好是利用现有的村落与环境进行改造,以降低建设成本。养生学堂主要是以康养为目的传授养生知识,物质条件是基础,不仅要创造良好的食宿条件,让学员享受良好的物质生活;精神是支柱,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学员精神生活的需求。改造和扩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用以丰富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基地范围内建设实景体验的各种场所,严格按教学的要求进行建设。
(二)按办学方式进行运营
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的要求建设,就要按办学的方式进行运营。物质生活条件与环境通过建设一般是比较容易达到要求的,办好学堂难度较大的是运营管理,即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开展中医药嗜、农耕体验、国学悟道、图书阅览、花艺茶道、网络交流、琴棋书画、健身等养生教学活动,让学员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各取所需,使学员的精神境界都能得到提高。学员的兴趣、爱好、信仰、特长与追求等各不相同,同样需要因材施教。主要采用活态传承和实景体验的教学方式,各种各样的教学场所与设施建设很重要,这正是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研究建设与现在一般养老机构的根本区别。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员获得身心再生,能够健康快乐生活,教学运行上讲究能者为师。学员中很多老人多才多艺,品行高尚,本身就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在某些方面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值得推崇,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既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相互感化,自娱自乐,共同提高,也可专门安排有特长的学员当老师传授学习,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只求学堂内能够形成良好的养生学习氛围。学员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心情舒畅,天天开心快乐,享受他们所期望的老年生活,最终达到人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按差异化要求发展
中国乡村康养产业基地将会大量兴建,同质化对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各具特色的不同康养产业基地可以连锁经营,共同发展,讲究异质互补。不仅是校园环境上的差异,更是经营内容上的不同。依据学员求新、求异、求奇等多样的心理需求,各养老基地要求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各具特色。尤其是相邻的基地更要设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有不同需求的学员找到自己理想的养生学堂,获得不同学堂学习之后不同感受,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乡村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要求建设和发展前景预测
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老人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过去采用的居家养老方式现在因缺乏人手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宜。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普遍提高[5]。大部分人不再安于家庭平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面对现在城市出现的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他们为了健康长寿自然就会去寻找最宜健康生活的地方,毫无疑问乡村就成了他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最佳选择。中国现在有超过3.5亿的老年人口,乡村康养产业基地建设刚刚兴起,按养生学堂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与运营,彻底改变了过去城市养老机构的运营与管理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康养产业本身有可能发展到超过10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同时还可带动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以及促进乡村振兴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乡村相比于城市的显著优势就在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城市来说优势更加明显,这一点已被有意经营乡村康养产业的投资者看得更加清楚。全国各地正在大量兴建康养产业基地,按养生学堂建设与发展规划思路的提出,对于引导乡村康养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理勤,周雨辰,龙岳林.乡村振兴下激活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J].绿色科技,2021(5):4-5,18.
[2]曹琼文,龙岳林.中国乡村民居建筑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67-269.
[3]刘新,邓云芳.田园康养的精准脱贫——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创新融合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29-31.
[4]张贝.文化康养,乡村振兴新思考[J].戏剧之家,2020(6):227.
[5]于英.乡村康养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75-77,86.
[6]罗家为,谈慧娟.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与时代背景[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5):115-121.
作者简介:刘雪松(1982.2-),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乡村规划、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
通讯作者:龙岳林(1962.11-),男,博导,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乡村产业景观规划。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