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145


 
摘 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新形势下面临新任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鉴于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对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忽视;以及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等因素,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如何使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协同育人概念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可以从主体与形式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的具体实施路径,即通过学校多部门协作、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多元主体参与,将思政课课堂教学育人、实践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相互融合,实现对协同育人具体实施路径的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对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思政课育人实际效果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路径
 
引言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了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实践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网络育人的工作要求。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在高职院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真正实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及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协同育人的主体与形式方面探索其实施的具体路径,即构建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将实践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育人体系。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将促使思政课育人价值有效发挥,这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关乎新时代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实现。
一、核心概念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校大学生培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将实践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融入课程教学育人体系的协同育人路径,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优势与功能,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协同育人是指基于高职院校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及思政课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不同育人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共同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互动过程,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理念。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多数以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为首要任务,忽视思政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高职院校各部门多元主体之间往往“各自为政”,尚未实现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作为主渠道的思政课肩负着重要任务。然而思政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思政课本身的理论性强,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领悟能力有限,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学生在思想上对思政课不重视,内心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自觉可信度,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缺乏,因此单纯依靠课程育人不足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从而使得思政课在育人方面的效度有限。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仍存在“非协同”育人现象,应积极吸收借鉴优秀典型案例,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协同模式,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发挥,不仅需要多部门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而且在创新思政课课程教学育人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特点、校园特色活动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等优势,适当融入实践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多元形式。
(一)多元主体协同育人
1.学校多部门协同育人
高等职业院校对专业课的重视,忽视思政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虽然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思政课堂主渠道还远远不够,需要学校、学院从思想上、政策上给予思政教育一定程度的重视与支持,而非单纯追求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成长与进步。青年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从总体上来说,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政策规划、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多层级的顶层设计,如学校党委党政队伍、学工辅导员团队、学校团委、各个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部的联系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各部门各环节多渠道进行有效衔接配套,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产生切实有效的育人效果。
2.思政教师言传身教育人
思政教师以德育人,育人先育己。思政理论课堂“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面临职称评聘、科研等巨大压力,对课堂教学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大打折扣,从而难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正面引导。随着思政教师队伍的壮大,教师素质也应有质的提高。教师不仅在知识上需要有丰富的储备,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对思政课教师的高要求,而且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同样重要。尤其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师德典型对师范生师德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以高尚师德文化塑造人,选树身边师德典型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3.专业教师参与协同育人
以专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思政课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职业教育固然重要,学生在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同样重要。在学生日常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各专业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思政课也应注重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课堂将专业特长展现出来,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挥绘画、创编等特长,以制作儿童绘本、演绎舞台剧等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实现思政课堂与专业课程有机互动,不失为思政教育中的良策。
(二)多形式协同育人
1.课程教学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是主渠道,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提供方向引领、理论指导。我国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根据青年学生热爱学习新知识、勇于掌握新本领的特点,思政教师应对思政课教学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激发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时的热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借助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理论教学与线上互动教学,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延伸教学空间,提高学习便捷度,拓宽学生知识面。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思政课教师团队应建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课程里包含案例视频、经典拓展阅读、课后测试、实践作业等内容,为课前发布任务、课中交互学习、课后拓展提升提供载体平台。
2.实践活动育人
实践活动育人是主阵地,要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知行合一”,即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成稳固的意识和观念来指导学生自身的行动。这便要求思政课要将实践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始末,同时实践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紧跟时代潮流,敏锐关注并积极回应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加易于接受各种有益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如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让学生自我学习与管理。举办理论学习夏令营、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进行“理论之星”、“读书之星”等优秀学生的评选,提升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参与感;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校园新媒体等平台结合,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践活动,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配备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为指导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成果。
3.文化活动育人
文化活动育人旨在通过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对学生产生内心深处的触动。高职院校思政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文化育人,主动探索文化内涵,遵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路径,以“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网络学习群三个维度构建思政课文化育人的立体空间,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与特点,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优质文化资源。一方面,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多元文化影响,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由于学生自身抵御不良文化能力弱,因而及时给予正确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我国悠久历史积淀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文化育人提供丰富资源。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科技为载体,逐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为思政课文化育人提供新手段、新路径。
通过鲜活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充分感知、切实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红色精品文化的励志精神,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共同理想更加坚定、爱国情怀更加深刻,用“四个自信”强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文化活动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等相结合,与各种重大节日、重要仪式、庆祝活动等相衔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延伸思政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真正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 OL].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2/moe_1407/s253/202005/ t20200511_452697.html2020-04-22.
[2]贾妍春.文化育人: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及实施路径[J].高教学刊,2021(35):158-161.
[3]孙希颜.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创新路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9:28-30
 
基金项目: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度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Y2021-02)
作者简介:白甜(1992.8-),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