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现状与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104
摘要:新闻评论是以最近发生的某事件为基础,根据事实逻辑进行价值判断,表达评论者立场观点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新闻消息、新闻直播等各种形式的新闻传播中,新闻评论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点,而后对新闻评论的采访与编辑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提出编辑工作应遵守的三个原则,希望能对新闻评论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编辑
 
前言:新闻媒体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言论的总称。现如今新媒体盛行,新闻评论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始活跃于网络上,传播媒介的变更使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的新闻评论主要有意见传达的快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并且传播与表达渠道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且发展前景较好。但是新闻评论采访与编辑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部分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解决与遵守相关的原则开展工作。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意见传达的快捷性
目前的新闻媒体不再受制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可以在任何空间与时间进行新闻评论发布,快捷的新闻发布效率与方式,展现着新闻媒体评论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根据新闻评论快速反应并形成舆论,实现快速传播。二,实现传统新闻与实时新闻的便利性归类与纵深比较,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知晓新闻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新闻从产生到发布到互联网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这种高效率的信息反馈与交流方式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
(二)互动性
新闻评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内容更加丰富、简明并具有层次感。新闻评论具备的交互性,给人们提供了针对新闻内容交流的平台,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完全改变。借助新媒体的网络评论演变双向交流的传播模式,目前在市场上活跃的新闻媒介有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的移动终端,通过这些移动终端人们就可以在新闻评论发布平台进行互动与交流,在数年的发展中,互动性成为了新闻评论的标志之一[1]
(三)意见表达的多元性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快速交融,人们的思想等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差异性逐渐增大,这就使得网络上总是出现不同的声音,表达着不同角度的看法与思考。而新闻评论应当尊重这些声音,多元化发展是时代的趋势,它也真实反映了社会上的各个情况。人们依据新闻评论发表自己看法,并且网上与别的阅读者进行讨论,新闻传播机构在提倡多元化、尊重人们个人思想的同时,还要坚守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吸收和接纳人们的差异性的思维,总结人们的意见,对问题做出更加深入与透彻的分析,做出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的价值判断[2]
 
二、新闻评论的现状
(一)自媒体评论应当建立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
新闻评论由传统媒体中具备相关知识与素养的专业新闻评论员编写,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类新媒体赋予了群众发表意见、自己看法的权利。很多自媒体就社会发生的新闻事实谈谈自己的看法、意见,提出如何解决的方法,有的一天可以撰写一篇,有的两三天一篇,自媒体发表意见展现了群众的表达欲望[3]。自媒体的评论只是个人意见的表达,可能是对的,也可能不完全正确,毕竟很多自媒体没有记者证,没有现场采访,了解的渠道、事件的全貌也有偏颇的可能,基于此直接发出的评论中,抨击的某人某事也难免成为“网暴”的导火索,评论既要建立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更要“慎言”、“有过必改”。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
新闻评论在以往是新闻机构的专属,而现时代的微博与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等软件成为了大众思想观点交锋的重要“集散地”,可以有效表达人们的观点,及时进行网络问政或者舆论监督。人们爆发舆论焦点通常是围绕某新闻,大多时候都是新媒体率先发出新闻评论,而传统新闻媒体机构紧跟着发表,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整合,新媒体的产生与推广,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进行议题设置。新媒体引发舆论,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引导舆论走向,相互配合之下也使网络新闻呈现祥和的姿态,并且成为了现阶段新闻评论发展的主要方向[4]
 
三、当前新闻采访中的问题
目前新闻采访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难:在采访工作中部分的对象对新闻采访有所顾虑、语言表达有较强的局限性、新闻评论记者的综合素养较低。
(一)采访对象对新闻采访有抵触性
部分的采访对象由于个人隐私、身份等各种原因会在新闻评论采访中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甚至在一开始便会明确表示拒绝采访。比如我国经典的一首民歌《三十里铺》,其中的撰写原型便是王凤英老人,她从2004年开始便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她说《三十里铺》给她带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把名为“名誉”的枷锁,任何采访人员会被其家人拒之门外,任何有关《三十里铺》的采访都会引起她的儿孙辈们本能反应般的愤怒[5]
(二)语言有较强的局限性
部分的采访对象由于自身文化储备、思维逻辑缺陷等,对于记者想要了解信息而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很好的回应,甚至常常出现答非所问情况,新闻评论记者从他们的语言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这种采访也很难展示被采访对象的亮点。
(三)新闻评论记者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的新闻评论记者综合素养待提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创建良好的沟通环境,新闻评论记者需要逐步深入探访对象的内心,每句语言都应经过斟酌,尊重、礼貌地与采访者进行交流。但是,部分的新闻评论记者受到环境的影响,注重采访工作的效率,从而在采访工作中忽视许多细节,开门见山地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审问”,让被采访者心里产生不被尊重的想法,从而抗拒、抵触采访,这不利于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如何做好新闻评论的采访与编辑工作
(一)新闻评论采访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采访工作开始前,新闻记者应先对新闻采编主题与采访对象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做好准备工作,设计独特、新颖而真实的新闻主题,拟定采访提纲,编辑预案,设想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另外,新闻评论记者应全面、整体与客观地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资料、兴趣爱好等,尽可能杜绝因为这些原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问题,使采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6]
(二)做好新闻评论编辑工作
新闻评论主题的选择应基于三观、符合党与人民思想。其次新闻评论编辑可以运用评述、短评与编后话等方式,但是每种形式都要侧重新闻评论的注重内容,使阅读者能够很快地掌握新闻评论所要传达的信息。例如:某新闻评论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就可从社会事例入手,分析事例所传达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达到传播思想的作用,而这类有关政治的话题,评论一定要简洁并且带有严肃性。新闻评论的编写应遵守三个原则,即准确性、贴近生活、杜绝碎片化。准确性原则:新闻评论一定要有所依据,扎根于实际才能够吸引观众。贴近生活原则:新闻评论应当尽可能贴近民生,与人民的生活有所相连。杜绝碎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闻评论层出不穷,其中信息散乱,也比较短小与琐碎,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的编写更应注重这点,避免碎片化编写,整合评论内容,突显精华语句[7]
(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访与编写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新闻记者应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再学习,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信息传输习惯等,强化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观察能力、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四)坚持因人而异的采访原则
在采访工作中,记者需要坚持因人而异的采访原则,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惯都大不相同,任何细节都会导致采访工作难以持续。因此采访工作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采访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提问适宜的问题,对于语言表达存在缺陷的被采访者,记者应通过疏通思维的方式,添加日常问询话语,融入情感因素,激发采访对象的情感共鸣,以此提升采访效果。
(五)把握好与被采访人的关系
采访记者是电视台对外的形象展现,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电视台的形象,体现一个台的风格与实力,表达观点也代表着一个台的主张与思想倾向。采访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谈话时,声音语调的变化,比如或低沉、或激昂、或颤动等都代表着感情色彩,它可以引导被采访者按照自己的谈话逻辑走,有利于采访的进行。一般情况下,采访记者都要有把控全局、掌握谈话走向的能力,对于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表现出来,仅仅是加以引导,而不会表明立场,这对于采访记者来讲也是一个基本的职业能力。
(六)控制好语言表达
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的新闻评论节目较为不同,它面对的受众比较广泛,上到精英人才,下到普通民众,中间还有各个文化层次的群体。新闻评论内容不可以太过深奥,也不可以太过浅白,使民众产生新闻评论无档次、无法产生影响力这种错觉。电视新闻评论不是独角戏,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直接运用人际传播、语言交流、文画结合呈现的方式把一些时事政治、严肃事件呈现给人们。要掌握好尺度,运用群众化语言,观众熟悉的镜头使之让大众接受。
在新闻实践中,应逐渐培养自身对于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应变能力、新闻事件的分析能力等。新闻评论内容应该准确,社会上的热点、焦点,亦或者反腐倡廉等,这些都是党与政府大力解决的重点与难题,同时也是舆论监督的集中点。要选择和传播好热点问题,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面临的社会问题,这是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工作的首要任务。
总结:综上所述,提升新闻采访工作质量,确保新闻节目的实效性和社会性,新闻记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言沟通能力,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紧抓新闻采访的核心。新闻评论是党与政府的“喉舌”,是党与政府和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新闻评论应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讲究采制方法与表达方式,切实提高新闻评论的影响力,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浩琛.新闻评论的个性化表达探讨[J].新闻传播,2022(03):101-102.
[2] 翁之颢 .新闻评论:多元主体的社会想象、认知与建构[J].中国编辑,2022(01):25-29.
[3]张琳.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评论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1):168-171.
[4]彭健 ,朱玉林.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生产、运营与经营——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J].青年记者,2022(01):40-41.
[5]张瑞.《新京报》新闻评论的特色解析[J].传媒,2022(01):33-34.
[6]孙华飞.网络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J].全媒体探索,2021(05):91-92.
[7]周丹平.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如何有效说理[J].采写编,2021(12):85-86+16.
 
作者简介:韦琪1980.2-),女,傣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媒体。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