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质量严控背景下编辑的桥梁作用
发布时间:22-06-23 点击次数:190

摘 要:出版业是服务的提供者,完成了从工业属性到服务属性的演变。编辑作为出版业的重要角色和出版企业的核心角色,承担着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用。编辑必须以服务意识为指引,既要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做到发现作者、赢取信任,培养作者、深挖潜力,维护作者、细数长流;也要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立足需求,深耕出版。只有这样,才能出版更多更优质的精品图书。

关键词:出版;质量;编辑;服务
 
2019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896.1亿元,较2018年增长1.1%;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24762种,定价总金额841.20亿元,与2018年相比,新书品种降低9.04%,定价总金额增长1.70%。202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776.3亿元,较2019年降低11.2%;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1.4万种,定价总金额2185.3亿元,与2019年相比,新书品种降低5.0%,定价总金额增长0.3%[1]。随着国家对出版质量和出版数量的进一步严控,自2018年起[2],全国出版社的书号一再缩减,故而新书品种逐年减少。
因此,出版社唯有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更多图书精品、尤其是畅销书和长销书,才能更好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担这一重担的正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角色——编辑。如何在这一严峻背景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适应出版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成为摆在每一个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出版业:从工业属性到服务属性的演变
编辑是出版业的重要角色,其定位与出版业的行业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从中外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出版作为一个行业获得大规模发展发生在近代,尤其是印刷术发明以后。从更大的外延来看,出版隶属于文化,因而也随着文化属性的变化而变化。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给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并赋予其工业属性,因为那时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行业生产和销售的主要是文化产品。而随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比重与地位的不断提升,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服务代替产品也不断得以开发,因而出版业也逐渐由工业属性演变为服务属性,发展成为服务行业[3]
服务业的本质不是生产,而是为生产与消费提供桥梁与服务,是一种中介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业不是内容生产者,更不是内容消费者,而是内容聚合者和形式的创新方,是服务的提供者,为出版内容与出版需求提供交易的桥梁,应以服务业的思维和逻辑开展出版活动。
(二)编辑: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从出版的渊源来讲,在作者、编辑和读者三个角色中,读者是第一位的,只有出现读者需求,才会催生出版。在古代,受规模和技术限制,出版几乎等同于编辑,编辑与作者的角色也常常合二为一,编纂人既负责编写,又亲自校对,服务对象主要是读者。而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角色分工越来越明确,编辑的主体地位逐渐从出版活动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角色,服务对象也日趋明显,既要为上游的作者服务,又要为下游的读者服务,成为串联作者与读者的重要桥梁,一个名副其实的服务角色[4]
现代编辑,作为出版业的重要角色和出版企业的核心角色,承担着将出版内容载体化的重要任务。如果说编辑学是一门杂学,那么编辑就是杂家,是全能型人才,既要熟知各种专业知识,与不同领域作者就内容进行及时、细致的沟通交流,又要了解市场动向和实时脉络,跟踪读者丰富多样又发展变化的阅读需求。

二、编辑的服务意识

作为一种服务角色,编辑就应该以服务意识为指引,发挥好桥梁作用,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并维护两种关系的动态平衡。
(一)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与作者共同存在于出版这一生态,都在出版活动的重要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者作为出版内容的提供者,在出版资源有限、出版质量严控的环境下,更是各大出版企业竞相争取的重要资源。从某个角度来说,作者品牌就是出版企业最为重要的出版品牌,比如北猫之于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杨红樱之于明天出版社、郑渊洁之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朱文君之于济南出版社。
因此,编辑必须而且必然重视与作者关系的处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发现作者,赢取信任
作者资源的积累,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多到少、从范到精的过程。年轻编辑需要积极探索发现作者的渠道,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学术研讨会、专业论坛、重要研究机构等途径寻找作者资源,也可以通过出版经纪人、版权代理公司等专业渠道获取作者资源。
发现作者后,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赢取作者信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获得出版内容,而这就需要编辑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出色的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有时甚至需要独特的个人魅力。
具体而言,业务能力是一个编辑开展业务的根本,包括文案策划能力、文字加工能力、活动营销能力等。而在现代技术背景下,一个出色的编辑还需要熟知、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出版服务形式,积极利用云出版、语义出版、融合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等新型出版方式丰富出版内容,从而为作者作品的出版提供更多助力。在古文与对韵的编辑工作中,笔者就曾与作者一起通过检索关键语义信息的方式提取、汇总入声字。如何在专业领域与作者实现畅通无阻的零距离沟通,编辑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谈判能力以外,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将自己发展成为强大的知识数据库。此外,职业素养和个人魅力作为编辑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带有很大的个人特点,也成为编辑吸引作者的一项重要因素,例如,鲁迅在做编辑时,就经常为青年作者指出创作的不足并给予有用的指导,这对初出茅庐的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5]
2. 培养作者,深挖潜力
发现了好的作者,如果不重点培养,不继续挖掘其写作潜力,是对作者资源的一种浪费。
因此,编辑需要实时关注作者动向,跟进写作计划,及时了解写作进度,加强沟通交流,在其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编辑也可以给予作者一些写作建议,尤其是方向性和前瞻性的指导,这对作者无论从写作角度还是写作灵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帮助。再者,编辑也要跟进作者的其他作品,包括作者在其他出版社或平台的作品,要积极从这些作品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反思自身不足,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另投他处,是不是提供的服务或者帮助不够。
3. 维护作者,细水长流
如何长久地留住作者,尤其是优秀作者,是评判编辑是否处理好与作者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
编辑在与作者沟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作者,具体到书稿的每一段文字的删减、每一幅插图位置的安排,封面、版式的细节设计与颜色选择,都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图书的宣传营销方面,编辑要与作者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努力做到让其满意。
作者在与编辑的长期合作中,容易形成一种默契,因而愿意将后期作品继续交由同一编辑。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有些编辑甚至会帮助作者在自己的出版社成立工作室,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方便沟通交流。
(二)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
所谓读者即上帝,只有抓住了读者的核心需求,才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在如今注意力经济下,要争取读者,编辑不仅要与市场同类图书、出版品牌竞争,更要站得高、看得远,与音乐、游戏、影视、短视频、直播等日益丰富的新型文化娱乐形式赛跑。
根据市场营销理论,编辑需要做到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市场、提供精准服务。在如今的数字出版时代,整个出版行业面临近乎颠覆性的革新,读者的需求更是日新月异,编辑更要学会面对阅读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读者。尤其在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时,不能盲目为了增加亮点而不加甄别地使用,而是要从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出发,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
据第十八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2020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了0.1个百分点。其中,71.5%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与2019年(71.6%)基本持平;27.2%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9年的24.8%增长了2.4个百分点;21.8%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9年的21.3%增长了0.5个百分点。显而易见,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已经成为成年人们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满足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成为当前出版业的重要挑战。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图书中注入二维码资源,但编辑需要思考的是读者真正希望透过二维码获取什么知识,而不是这本书可以提供给读者什么东西[6]
第十八次全民阅读调查的结果还显示,2020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6%)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较2019年的平均水平(30.3%)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成年人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比例较高,为17.5%;有10.8%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10.4%的人选择通过“智能音箱”听书;分别有8.8%和5.5%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和“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因此,将图书与有声阅读相结合,设计生产合适的有声产品或是与有声介质合作开发,也是一个如今编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7]
因此,面对读者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编辑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通过数据库了解读者动向需求,也要注意与营销、发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保证从方向和细节上更清晰地把握读者的口味。无视读者需求的供给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甚至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结论

在出版资源更加稀缺、出版业态日益融合,出版行业对编辑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下,编辑更要沉着冷静,不能自乱阵脚。首先要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要通过培养、挖掘、维护作者,尊重其表达欲望,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也要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其阅读口味,处理好与读者关系。只有这样,并做好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发挥好服务作用,才能出版更多更优质的精品图书。
参考文献:
[1]张劼圻.编辑个人品牌略论——基于集团化与个人化两种逻辑对立统一的视角[J].出版业,2019(2):18-22.
[2]方卿.产品或服务:出版人的一个选择题[J].现代出版,2018(1):18-21.
[3]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OL].[2021-04-15].https://www.
nationalreading.gov.cn/ReadBook/contents/6271/430421.shtml
[4]张西安.读者与编者:一个不能稍有模糊的哲学关系[J].出版发行研究,2008(8):29-32.
[5]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12.
[6]国家新闻出版署. 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10.
[7]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10.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